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,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实践团成员与三位指导教师,以专业素养为基石,以文化传承为脉络,开启了村容村貌美化工作。实践团通过实施墙体艺术彩绘与环保创意改造相结合的方式,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,以艺术赋能乡村建设,取得显著成效。
精雕细琢,铺就文化底色
实践团成员们依据前期调研结果,结合样田庄村作为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底蕴及“马铃薯之乡”的产业特色,选定浅米色作为底色基调。尤老师强调,底色处理需兼顾遮盖力与透气性,确保后续彩绘层次分明、色彩持久。
改造过程中,实践团特别注重村民参与。数名在附近活动的儿童被实践团所吸引。成员们主动递上画笔,邀请孩子们在墙面边缘的空白处自由涂鸦。起初还有些拘谨的孩子,在鼓励下大胆挥动手臂。这些充满童趣的图案被成员们巧妙融入整体设计,成为墙面上一抹灵动的点缀。这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,更是乡村共建理念的实践。
笔触生辉,勾勒文化轮廓
经过前一日实践团成员们对目标墙面的集中攻坚和精心粉刷,原本斑驳的墙面已披上均匀整洁的“新底色”,为最终的彩绘呈现打下了坚实基础。8月21日,实践工作正式转入核心阶段——墙体彩绘的主体绘制。
实践团的成员们迎着朝阳,在打好底色的墙面上细致地起形、勾线、调色、上色。他们手持画笔,俯身于墙面之前,全神贯注地将心中勾勒的美丽乡村图景一笔笔描绘于现实之中。
一幅幅寓意丰收喜悦的田园画卷在队员们默契的协作下,逐渐从纸上的效果图变为墙上鲜艳夺目的现实。色彩的层层叠加,让艺术的活力在乡村的墙面上蓬勃绽放,吸引了更多村民驻足围观和期待。不少村民表示,看着墙画慢慢“长”出来,感觉村子每天都变得更亮堂、更有看头了。
旧物新生,赋能乡村记忆
8月22日,“绿艺筑梦实践团”在样田庄村继续组织开展村容村貌提升专项行动。实践团通过实施墙体艺术彩绘与环保创意改造相结合的方式,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,以艺术赋能乡村建设,取得显著成效。
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,分为两个工作组同步开展创作。第一工作组对已完成主体绘制的墙体彩绘进行精细化修整和完善,确保作品以最佳艺术效果呈现;第二工作组则创新采用“变废为艺”的环保理念,将废旧轮胎、淘汰电器等物品改造为立体艺术装置,巧妙融入墙体创作,打造出兼具审美价值与环保教育意义的特色景观墙。
刘书记表示,此次实践活动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,更激发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。这种将艺术创作与环保理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,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法。
随着本次实践活动进程的推进,绿艺筑梦实践团将持续深化“艺术+乡村”的实践路径,以墙面为媒介,讲述红色故事,传递产业之声,为样田庄村打造一张兼具文化内涵与乡土情怀的“乡村名片”。
供稿人:绿艺筑梦实践团王玉莹 李家诺
责编:admin